央視網消息:農機無人駕駛,鹽堿土地改良。今年秋收,新設備和新技術推廣運用,助力秋糧收獲。
金秋時節(jié),山東德州武城縣的10萬畝玉米高產示范田迎來豐收。跟以往不同,今年秋收,這里用的是智慧無人駕駛收割機。它搭載了北斗導航定位系統(tǒng),可以實現自動路徑規(guī)劃控制,自動轉彎掉頭。
秋收時節(jié),山西呂梁汾陽市土壤改良試驗示范基地里的玉米迎來豐收。針對鹽堿地灌溉難、產量低等問題,汾陽結合本地真菌微生物資源和農作物秸稈資源,研發(fā)出效果顯著的鹽堿土壤改良劑,鹽堿土壤鹽含量明顯降低,玉米成苗率從不足20%提高到90%,玉米畝產量達到850公斤。
連日來,寧夏吳忠同心縣窖坑子村的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迎來收獲。今年,這里的馬鈴薯種植基地應用水肥一體化、標準化高產栽培、病蟲草害綠色防控、北斗導航信息化作業(yè)等綜合配套實用技術,馬鈴薯產量逐年上升,平均畝產達4噸以上。目前,寧夏的農業(yè)科技貢獻率超過60%,比五年前增長了1.51%,為奪取糧食豐收發(fā)揮了積極作用。
來源:央視網